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總集類
    后
予尝见黄州志载程居为伊川先生之孙当宋南渡自

洛徙黄之蕲水莫得其详以问黄人亦莫有知者会潘
玉汝以进士出知蕲水托往廉之玉汝书来谓居之后
实在境中其族有名岳者尝中乡举与书俱来相见之
际出示宋敕牒一通乃居授将仕郎汉阳军汉阳县主
簿者考其时在咸淳二年十二月牒称居籍隆兴府武
宁县且审其为伊川明道正派嫡孙即非诈冒其言如
此然予考程氏世谱伊川先生子孙悉从南渡居池州
再迁新安其世次出处及当时录用恩典告敕文移具

存盖未有籍武宁者独谱称明道之后不知所在宋时
尝取伊川子孙继之故予窃疑武宁之族为明道之后
敕牒所谓伊川明道者伊川本其地 明道本
其祖也否
则不应书伊川于明道之上岂伊川之后从高宗渡江
居池州明道之后从隆祐太后渡江居隆兴兵革之馀
(第 31b 页)
德之久可以不朽内则之则虽美弗彰匪子之扬
之孺人其亡乎
   封淑人吴母林氏墓志铭
封淑人林氏予同年友 户部左侍郎吴公道本
之配也
公卒之十年卒于家其子梦麒走京师以其事闻朝廷
遣官谕祭令有司启圹合葬盖异数也梦麒旧以父命
学于 (第 16b 页)
一人在焉吴其殆哉左氏春秋内外传纪吴事亦颇
详然绝不一及孙子即越绝诸书出于汉世然亦不甚
及孙子故水心疑 吴原
未尝有此人而其书其事皆纵
横家之所伪为者可以补七略之遗破千古之惑至若
十三篇之言自应出于知兵者之手不 (第 2b 页)
 诚而恶明者圣人则因诚著明因明致诚愚谓果诚
 则无恶明之理恶明者其诚非也故程子曰既无义
 即敬岂有是处然则陆王二子之弊其应辩析者固
 在心性人 道本原
之际不在讲学持守知行先后之
 閒也 (第 10a 页)
   次宾之学士韵
晓拜金銮下玉京暮帆高挂渚风生功名自觉秋云淡
富贵谁如昼锦荣北阙无书徵宠渥东篱有菊适閒情
百年桑梓身强健共讶神仙地上行
      漳浦 吴原(户部尚书/)

(第 29b 页)
  博白县旧未有名宦乡贤祠有之自缪尹始缪尹宰县
之年一日喟然曰昭贤否别鉴戒治之始也白虽荒逖
民社之寄均名宦乡贤前此岂无其人乎抑有之而未
表章者乎于是考图稽籍文献是徵蒐辑故实修成县
志而得名宦六乡贤四萃为一祠祀之所以寓高山仰

止景行行止之意也祠居县治西堂三间为行礼之所
廊庑阶墀大门仪门悉仿官府之制缭以周垣通以大
道创建于癸卯冬落成于甲辰秋规制可观昔无今有
而求记于予予考之庞孝泰之忠义自许赵奎之爱民
如子冼积中之仁惠为政楚偃之劝民耕织徐噩之力
战死节秦怀忠之平反冤狱赵惟清之以礼为教李时
亮刘胜 吴原
正亦皆遗德在人不可泯者时有先后贤
无古今立祠设位春秋血食盖有合乎祀典之义也后 (第 7b 页)
  潘常闽县人举人弘治初横州学正以师道自重讲解
不懈壬子乙卯乡闱弟子登科者独盛升永州通判

  李瀚字宗惠邵阳人举人任全州训导性刚介善造就
人材士严惮之

   吴原
正字复明通山人举乡书弘治初知博白县一仆
自随时遭兵燹民皆离徙原正还定安集悉复旧业龙 (第 4b 页)
为群玉先驱云
   赠户部右侍郎吴君归省诗序
闽漳浦 吴君道本
既拜户部右侍郎奉敕总理京储之
明年适先皇帝尊上圣母尊号推尊尊老老之典遂超
常格得受诰追赠其大父云谷父 …… (第 27b 页)
是公私可以兼致
而忠孝为之两立此非泰和之世乌能以与于斯今太
淑人以八帙之年垂白在堂禄养就丰命服有耀而

违远之馀名位日崇委任日重诚不可以一时舍之
而去故十载之间俛效劳勚亦不敢一言以及乎私然
将母之情展转于 (第 28b 页)
  与杨令若论大学补传书
大学古本与中庸俱出小戴礼原不分经传于今本经
文末节下即接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二句次接所

谓诚其意者一章程明道改本亦未分经传于今经文
首三节下接康诰曰一章次接汤之盘铭一章邦畿千
里三节次接古之欲明明德四节乃接此谓知本此谓
知之至也二句所谓诚其意者一章伊川始分经传更
定如今本所次文理粲然通贯而 明道本
遂废朱子又
以格致传阙为之补亡其所作章句或问至于今家传
人诵无可遗议矣厥后名儒若董氏(槐/)叶氏(梦 (第 5a 页)
而置本是犹委精而悦粗也是犹饱秕而弃实也
怀璞而忘其中之有也是犹闭户而慕舜之无为趺坐
而希君子之笃恭也 明道本
运动云者犹言心之为物
如此云耳盖少蔽于欲物乃固滞是故欲使之常运不
息常运而不息不可以骤能也居敬其原也 (第 8a 页)
教。行商鞅急耕之赏。候
采落花。动深曳棘。故军赖滋殖。人无阻饥。转扬州高邮县
令。加朝散大夫。迁雍州 吴原
令。道德齐礼。风移俗易。野翟
依驯。灾蝗折去。铄库兵以为器。弹鸣琴以坐堂。淮海之邦。
众斯悦矣。奏雍 (第 05b 页)
    (母致死值赦之科渊/之议从之吴免弃市)
夫题里逆心而仁者不入名且恶之况乃人事故欧伤

咒咀法所不原詈之致尽则理无可宥罚有从轻盖疑
失善求之文旨非此之谓江陵虽值赦恩故合枭首妇
本以义爱非天属黄之所恨情不在 吴原
死补治有允
正法
  顾琛(字弘玮吴郡吴人历/员外常侍中散大夫)
   启孝武帝
    (大明初琛 (第 37a 页)
   户部题名记代作
惟我圣祖稽周官司徒建户部设尚书一人左右侍郎
各一人以率其属乃永乐七年已丑文皇帝北狩于是
有行部户曹之设十五年丁酉复设行在户部至正统
辛酉睿皇帝始定都邑去行在之名盖户部之有今署
也更累朝若干年尚书暨侍郎凡若干人后以京储事
重特设侍郎以理之又若干人矣虽典籍具存然卒欲
指数其名氏且不可得况其出处履历之详乎某承乏

尚书后惧自今将益散灭无所纪用是谋诸 侍郎吴公
似公钟及黄公杰翻阅故牍备录以刻诸石年序而
阶列名揭而迹疏之且各虚其下方以俟来日某窃惟
公署之有题名固 (第 7a 页)
家纷错,载述为烦,是以时有所见,庶几颇近事情,裁有补益。犹恐人之多言,未详其故,欲世览者,必察之也。 (明道本《
国语》)

博奕论

  盖闻君子耻当年而功不立,疾没世而名不称,故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是以古
 程子曰。此一节。子思吃紧为人处活泼泼地。其意若曰。子思于活泼泼地。吃紧为人说与之义否。 明道本
语云会得时活泼泼地。不会得只是弄精神。详此则此段之义。若曰子思吃紧为人处。乃是活泼泼地云尔。所云子思 (第 187L 页)
节。专对见簪绅。钦仰秘书誉。更知玉府人。学优诣四库。毫健挽千匀。雄辨朴渊挂。高标白岳新。申繻传远识。 明道本
温纯。常阅道山奥。元怀席上珍。多闻师古业。五绝世南伦。帆冒炎蒸候。馆迎霜露晨。盖倾投意气。语腐愧敷陈 (第 522H 页)
 看讲解不可专徇佗说。(止)遗书中语。岂无过当失实处。
讲解即诸经讲解。遗书即程氏遗书。盖讲解固出于

前贤。而不能无是非。遗书门人所记。亦不能无差失。若一例尊信则岂不自误误人。讲求其是而决去其非。辨正其误而服膺其善。乃所以尊贤也。设使己见不明。疑之妄辨之僭。初无加损于前贤。而专事曲徇。则非徒己无实得。前贤亦受其掩蔽矣。恰似小人逢迎。外似尊君而实则慢君。此方是放恣无忌。
 后学未曾识目前大略。便要说圣贤。
东莱尝与朱文公共编近思录。首之以太极图说。仍言学者之于性 道本原。
当知其名义。有所向望。盖性命之梗槩。固当先知。而其理精深。难于说得透。故于此又戒之。夫初学虽于大原上 (第 322L 页)
一时。殉道长终。真知笃行。学则在是。微响虽湮。大范攸轨。迨今纲纪。有炳无毁。民彝同好。莫论遐迩。矧玆 吴原。
实安冠履。高山巘巘。云木苍苍。风流如在。典刑难忘。依归有所。
 按上言道不远人者。言道之不远于人也。此言违

道不远者。言忠恕之不远于道也。若不言道不远人。则为道者必远人而求之于高远难行处矣。若不言忠恕违道不远。则人虽知道之不远于人。而不知忠恕是为道之方。故先言道不远人。此言违道不远。所以 明道本
不远于人。而忠恕又不远于道也。○上章所谓费隐。即道之体用也。所以明道体流行。无所不在也。此所谓忠恕。 (第 591H 页)
与此书一般。尤不可不以此书为定论。叶氏之参合诸语而为注者然也。若老先生所答于先丈者。其以答严书为直解 明道本
旨者。似是先生之主见。而最后书中所谓云云。却与前日书意不同。此有未敢知者。恨不得更禀于先生也。自 (第 195L 页)
明道本
说以下至朱先生诸说。一并录在下方。幸乞一一剖析以教。
  明道先生论性说。盖生之谓性。人生而静以上不 (第 195L 页)